福建日报报道,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发布推进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十条措施,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加快构建福建特色的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新生态。十条措施具体包括:
一是普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。鼓励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校本课程,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在课后服务中的占比。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,面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学生开好人工智能核心课程和前沿课程。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终身教育。鼓励高校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。到2027年,全省中小学(含中职)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,高校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。
二是建设优质资源与实践平台。在福建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人工智能教育专栏,鼓励各地各校研发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资源。实施人工智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。支持学校打造智能化实践教学平台,建设高水平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实训基地,开发智能实验系统。到2027年,建设100门“人工智能+”精品课程、10个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实验室和实训基地。
三是推广人工智能教学全场景应用。鼓励学校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学习平台,开发智能学伴与智能助学系统。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应用,积极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。支持各地各校探索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。到2027年,遴选推广100个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应用场景典型案例。
四是优先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。鼓励高校在相关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,引导增设相关专业。加强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专业融合发展。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。鼓励高校开展本研贯通培养和“人工智能+其他专业”的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。到2027年,建设一批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。